查看原文
其他

神眷的孤独之地:北苏拉威西 终章 既然不知道怎么形容那就狂欢吧

小暗 听猎户说 2020-02-25

终于要进入整个北苏行记中最为高潮的一节了!


如果要推荐北苏最棒,最容易去的看鸟观自然的地点的话,我想我只会给出淡可可国家公园(Tangkoko National Park)这一个建议。相比绕来绕去才能到达马哈武火山,淡可可国家公园离北苏首府美娜多(Manado,也称万鸦老)可能只需要一小时不到的车程。


淡可可国家公园的历史比较悠久(严格来说是淡可可自然保护区,整个保护区中仅部分对外开放),第一块保护区域始定于1919年,至今已有将近百年的历史。整个保护区占地87平方公里,支持了如眼镜猴,苏岛黑冠猕猴这样堪称苏岛岛宝级别的动物。


临行印尼之前,曾经在网上读到一篇淡可可观鸟游记的小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4db6510102wjs8.html。直接被里头的一大堆特有种种了草,特别是眼镜猴这种活在课件中的动物与袋貂这一猝不及防的亚洲有袋类!


在到了岛上的第四日下午,我终于有机会涉足此地了!


公园门外的道路,因为大巴不能开进小门的原因,我们还需要步行一段时间。


繁茂的低地热带雨林林相——严格来说这一块受人为干扰还比较严重,还不能够算作真正的原始雨林。但是满屏幕绿色的震撼已经真真地感受得到了。


正当我还在检查装备时,一旁忽然传来了咔咔咔的相机快门声。直觉让我赶紧进入战斗状态,飞奔过去。


没想到,居然是一只传说中的飞蜥!这种蜥蜴在两对足之间有开展的翼膜,使之从高处落下时能在空中滑行。除此之外,它们将鲜艳的翼膜配合其喉咙下部同样鲜艳的肉垂一同舞动可能还可以用于示威和求偶。


苏岛飞蜥(Draco spilonotus),苏岛特有种蜥蜴,本是一种常见而且帅到掉渣的家伙。可惜我拍的照片几乎全部失焦,也就这样一张还能看看了...


受到飞蜥的鼓舞,我对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充满了期待。


淡可可公园门口的告示牌,大致内容是告诉游客如何处理面对黑冠猕猴的情形,言简意赅的图片比文字更加有用。


淡可可国家公园的大门。



热带雨林的即景,大乔木遮天蔽日,树干上覆盖着茂密的天南星科等附生植物。



雨林中随处可见的大板根——这是热带雨林中的特有景观之一,对于夸张到动辄数十米高的大乔木而言,这样木质的支撑结构可能可以帮助它们保持稳定。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热带雨林,正当我对满眼令人激动振奋的景观心里一个劲大喊666时,向导突然叫住了我们——前面的马路上正有几只小猪。


苏岛卷毛野猪(Sus celebensis)的幼猪,对比网上查到的该种的照片和维基百科上的资料,这些个体的长相似乎更接近家猪而非野猪,可能是当地人驯化培育的结果。


一旁的母猪,看到的时候我还吓了一跳——要知道在野外遇到带崽的野猪往往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成年个体可能会不顾一切地保护小猪。然而这只母猪却淡定得很,只是在不停地在地面拱来拱去。


告别这一家猪,我们继续上路,寻找其他有趣的动物。


在雨林中观赏蝴蝶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在这里往往可以找到一些体型非常巨大的蝴蝶。而对于这些蝴蝶而言,它们更喜欢在天空中滑翔而非像小型蝴蝶那样非得扇个不停。


从我们头顶上轻轻飘过去的纯帛斑蝶(Idea blanchardi),尽管这种蝴蝶并不稀有,但我仍为那样令人惊叹的优雅身姿真的发出了有声的惊叹。


苏岛黑冠猕猴(Macaca nigra)可能是当地最常见的野生哺乳类了,没错,这就是前段时间因为自拍而招致版权争议的那种猕猴。也算得上是旧世界猕猴中最年轻和怪异的一个类群(旧世界一般指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与新世界:美洲大陆相对,两地在自身内部的生物相多有相似之处,而在互相比较之下却常常差之甚远)。


一般认为,猕猴类群起源于非洲大陆,而后从西向东扩散,而苏岛的这一支系则是目前猕猴自然扩散的最西限。


正在吃东西的苏岛黑冠猕猴,苏岛上分布着不止一种猕猴,黑冠猕猴仅仅分布于苏拉威西的北部地区。而淡可可国家公园则保留着全苏岛最大的黑冠猕猴种群。


关于它的故事我们会一会再聊,先继续往前走。


挺有趣的是,走着走着,我似乎听到了不远的地方传来了海浪声,问过才知道,淡可可国家公园的一侧就是海岸,海岸林和雨林就这么无缝接起来了。


海岸风光,图中抢眼的大树就是热带海岛地区常见的海滨树种:滨玉蕊(Barringtonia asiatica)。


我跟滨玉蕊结下的梁子可能是从去年的垦丁之行开始的(海岸林的故事可以戳这篇→【宝岛行记 其六】山海恒春 下),当时因为行程匆忙,竟然忘记了拍滨玉蕊的花果。最后也在学校里种的植株只拍了几张叶子了事。


滨玉蕊奇特的果实,滨玉蕊在台湾称棋盘脚——正是因其果实类似棋盘桌的垫脚而得名。


滨玉蕊的落花,滨玉蕊的花仅在夜间开放,天一亮花就会系数落下,据说在台湾南部原住民心中棋盘脚的花象征着生者与死者世界的大门。这也为这种本就奇特的植物添上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发芽的滨玉蕊果实,海滨植物的果实往往适应于在海上长距离漂流(想一想椰子),这也是滨玉蕊一类的植物能够成功地拓殖太平洋诸岛的原因吧。


听向导说,在合适的季节在这沙滩边上还能见到椰子蟹(Birgus latro)。羡慕归羡慕,也只得继续前进了。


刚刚走回主路上,向导突然让我们抬头看上方。


苏岛袋貂!


苏岛袋貂(Ailurops ursinus)是一种巨大的,悬挂在树顶的黑色坨状物,昼间行动缓慢,在我们观察拍照的数十分钟内,这家伙只是在上头基本就不怎么动地看着我们。


之所以说这种动物奇特,是因为它属于有袋类而非真兽类——有袋类的绝大多数类群都生活在澳洲大陆,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袋鼠,树袋熊等。它们因幼体出生时发育不完全,需要在成体的育儿袋中发育一段时间而得名。


也正是因为这一更为原始特征,它们在与如我们见过的狮子老虎大象老鼠这些真兽类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处于同一栖息地时往往会被后者排挤灭绝(这就是为什么澳大利亚需要斥巨资大量消灭猫狗鼠)。然而,袋貂却被认为是扩散能力最强的有袋类之一,在华莱士线的西界边缘,它们仍能与猕猴这样彪悍的真兽类共存。也足见苏岛之奇特之处。


正在吃叶子的苏岛袋貂。


告别苏岛袋貂,我们继续向雨林更深处进发。


与想象中不同的是,热带雨林的林下层往往非常地“干净”——上部宽阔而密集的树叶过滤了绝大多数的光照,真正能落到地上的光照极为有限,因而其地表的基础生产力有限,草本和小灌木难以密集地生长。


不过也有某些极耐荫蔽环境的植物尚可生长,一种芋兰属(Nervilia)的植物。


比起还有大路的前端,雨林里的气温和湿度更大,加之不停地行走,我基本已经汗湿了一身。还好这地方没有蚂蟥和过多的蚊子,否则这路走起来就更加艰难了。


落日西下,本就阴暗的林下会比外面更快地沉入黑暗,很快,一种神奇的小家伙马上就开始活动了。


幽灵眼镜猴(Tarsius spectrum)是北苏的吉祥物级的野生动物,这是一种原猴类,所谓原猴,即是灵长类中最为原始的一个类群,它们与我们认知的大多数猴子不同的是,它们往往在夜间活动,并以昆虫等为食。


对比起这个小家伙自己的故事本身,我更想借此讨论一下生态摄影——这家伙在苏岛的知名度不用多说,到机场的纪念品商店可以找到一大堆它的周边。游客既然来到了淡可可,也不可避免地会以它作为目标种(而且事实上这个小家伙的分布也非常稳定)。然而因为林下的光线特别黑暗,这家伙又偏好夜间活动。在观察和拍摄的时候人们总是会使用手电和闪光灯,显然,这对眼睛大的可怕的眼镜猴是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每次看着旁边的人围拍这家伙的时候,这家伙背过头去躲避手电的强光就觉得非常心疼......


眼镜猴奇怪的尾巴,乍看像是光秃秃的,但仔细看周围又有一圈规则的毛。


对此,我也很难做出一个合适的表态,不是谁都有昂贵的,支持高感光低噪点的全幅相机,而且既然有相机在手,也不可能放过这样一个记录珍惜物种的机会。我想能做的,恐怕也只有尽可能快的拍完然后赶紧消失了吧。


不管怎样,这事还是给我心里留下一个疙瘩。


返程,此行的最后还是有幸在向导的指引下发现一个大奖:


苏岛黑捕鸟蛛,据说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树栖捕鸟蛛——恐怕得有两个手才能捧起它来。然而戏谑的是,尽管该种在宠物界已经颇负盛名,但因为研究捕鸟蛛科分类的人有限,根据朋友的信息,它仍处于未被正式发表的状态。


虽然只在那边呆了大半天,我仍觉得整个人脱胎换骨——这形容并不贴切,但那种彻彻底底更新了对“高生物多样性”,“热带雨林”,“有袋类”等等多个耳熟而详的生物学名词认识的感觉,恐怕用这个词才能形容得当。


然而脱完才惊觉,诶,我怎么就没怎么看鸟呢!这就好像是去超市购物,买了一大堆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东西,结果发现本来要买的卫生纸忘了。


无奈,之后的行程都安排地太满,不太可能再有机会再访淡可可。雪上加霜的是,之后我又得知了苏岛特有种犀鸟:苏拉皱盔犀鸟正在淡可可筑巢,因而有极为稳定的机会观察这种超级大鸟......


再三争取下,我终于得以在离开的那一天清晨再次前往淡可可!说是清晨似乎并不贴切,因为根据向导的信息,雄性犀鸟会在每天相对固定的时间喂食(犀鸟奇特的习性是雄性会在育雏期间将雌性和幼雏封在树洞之中,只留一条小缝投喂食物 ),我们必须3点半出发!


虽然有些苛刻,不过为了犀鸟,我和同行的印度小姐姐还是拼了。不过这也并非无益:这一趟旅行相比之前人要少太多了,两人一向导的小队走在月光洒下的雨林中还是非常轻松的。


在黑暗的雨林中行进,靠的更多的是耳朵不是眼睛。一路上,我们有幸耳闻了苏拉夜鹰和苏岛角鸮两特有种的叫声。


而更令人惊异的是,随着时间逐渐推移,天渐渐开始蒙蒙亮起来,整个雨林也开始逐渐从黑暗中苏醒......


渐渐地,各种各样的鸟兽在黑暗之中放声歌唱,它们叫声来自四面八方。那种感觉非常难以用语言形容,如果用我一位朋友的评价,大概是“和森林一同起床的感觉”。

(以下视频只有2点多M,不管如何还是强烈建议点开并戴上耳机欣赏!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1322x8cxyp&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另外不想点开视频的也可以点开下面这个音频↓,最好能把音量尽可能调大。其中尖锐类似鼠鸣的叫声就是幽灵眼镜猴的叫声。


随着太阳公公越爬越高,雨林下层也逐渐亮堂了起来,这时候也是观察几种苏岛林栖性特有种翠鸟最好的时机!


苏拉蓝耳翠鸟(Cittura cyanotis),林下蛋疼的光线加之超高的ISO只能拍出这种感觉了。长得很有特点的翠鸟,嘴巴红红,还有橘黄色的尾羽。


绿背翡翠(Actenoides monachus),淡可可丛林中最常见的超大型翠鸟(体长31到32厘米),我实在是太喜欢这家伙了。长得很好看,而且很不怕人。之前的视频和录音中那个回荡始终的“啊呜”的诡异叫声正是出自于它。


如果不是向导提醒,我还真不知道它就站在我3-4米之外的树枝上....

这家伙又大又毛茸茸,好想捏它....


小三趾翠鸟(Ceyx fallax),和前面的大毛怪形成鲜明对比的小小只林栖性翠鸟,紫色的头部也很好看。


好了,虽然翠鸟是特有种没错,但我们的目标仍是那只犀鸟,继续前进。


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步行,我们总算到达了巢址。


图中右侧的大树分支处的树洞,就是皱盔犀鸟的巢址。


和已经到达并在此等待的瑞士夫妇交谈,还好,雄性犀鸟还没来喂食——要知道,如果错过这一趟喂食机会,需要再等2个多小时才能等来下一次喂食。我们显然等不到那个时候.....


趁着犀鸟还没来,还能看看周围的猕猴群。


因为投喂在国家公园内被较好地管制(因为一般进公园的游客会请向导,向导是绝对不会允许游客投喂的),当地的黑冠猕猴和人类保持比较合适的关系——人多的时候它们会和人拉开距离,人少的时候它们则不会太在意远近,它们也不会我国某些地方的猴子一样袭击游客夺取食物。


尽管话虽如此,它们仍有一些有趣的,令人费解的与人类的互动,比如有时候他们与人狭路相逢,会在路过的时候拍一下人们的小腿。


这幅图是为了表现他们丰富的文娱生活和屁股上鲜明的胼胝体(没错就那块白的物体,胼胝体能够使得它们能够坐在坚硬的地方而不会磨坏皮肤)。


尽管这是一种非常有趣且奇特的猕猴,但它们在IUCN的红色名录中的评级为CR,极危——仅次于下一个等级:野外灭绝。幸运的是,淡可可公园中的种群受到较为良好的关注和保护,诸如野生动物保护学会(WCS)这样的野保NGO也对他们开展了专项的研究保护工作。可能这会让它们的未来变得更加有希望吧。


告别吵闹的猕猴,接着等犀鸟。早有耳闻大型犀鸟在飞行过程中,双翅拍打的声音非常大,就算是隔着几十米依然能听的很清楚,“直升机”是在场的一个马来西亚小哥对这种声音的评价。


然而,我们只在底下听着这呼哧呼哧的振翅声左来右去,却未见其本尊。尽管没过多久,向导发现了前方犀鸟们取食的大树,但这些家伙完全躲在了树的另一面,未见尊荣。


忽然,一只巨大的影子从树的背面飞出,朝着巢的方向径直而去!我跟印度小姐姐对视一眼,run!


我们奔回巢址的同时,那只雄犀鸟也差不多落回到了巢附近的树枝上。


苏拉皱盔犀鸟!(Aceros cassidix),可能也是淡可可雨林中最为巨大的鸟类!后来我和朋友聊起我第一眼看到这巨物的反应,我用了一个词:The Emperor of the Rainforest,雨林中的帝王。


我终于看到了这类从来只能在纪录片和别人的照片里看到的巨鸟!体长70到80厘米!耀眼的红色骨质头冠和黄色巨喙!连同那个时候的喜悦和激动一起写入了我的记忆。


不过多久它就开始喂食了,整个过程非常地斯文:它先把喉部嗉囊里的野果弄到嘴尖,再顺着缝隙递到洞里去。整套流程仿佛机械操作,周而复始。


我也不知道它究竟喂了多长时间,在这足够长的时间里,我用镜头和望远镜交替着攫取着这巨物的一举一动。这种感觉很神奇,以至于当它飞走的时候,我仍毫不惋惜并且满足地目送着它远去,就像送走一位朋友一样。


只能说,太过瘾了!


还记得前面心里的疙瘩吗?回去的路上,一只刚刚结束夜间活动的眼镜猴也让我满足地拍到了几张不用打着光干扰它们而获得的好照片。



至此,可以说整趟苏岛之行,已经没有遗憾了!




以下是你们可能会感兴趣的淡可可国家公园的旅游信息:


淡可可国家公园外的淡可可村有5家左右的旅店,收费约240人民币一晚,双人床,包三餐(向导特意强调因为海就在边上所以每餐的鱼非常新鲜)价格非常合理。我们并没有住在附近,不过据住过的朋友说卫生条件一般而且网络很差。


向导费用不算太贵,人多一点的话可能会分摊得更便宜。带我们的向导在淡可可工作了16年之久,带看鸟,找鸟都很厉害,会英语(要知道在岛上很多地方是不通英语的),人也好说话,去的时候直接把心愿单告诉他就好了。


我们去的雨林基本没有蚂蟥,蚊子也还可以接受。眼镜猴,袋貂,猕猴和野猪这些都还算比较稳定的物种,看鸟要趁早起床。不过除了翠鸟之外,其他的鹦鹉,鸠鸽之类都喜欢在茂密的雨林上层活动,并不容易观察(至少我是很捉鸡的....)。据说特定季节有从高海拔降迁的八色鸫等鸟类(当然犀鸟育雏也属于特定季节的事件)。按自己的目标种再做行程安排吧。


原则上能留个2到3天是最好,不过如果只是作为在美娜多的潜水旅行的补充的话,花个半天去走走也能大饱眼福,不虚此行!




致谢:

在之前篇章中感谢过的人之外,还要特别致谢整个行程中所有的工作人员,没有他们的努力,也不会有此次精彩的苏岛之行。


除此之外,还要感谢范大师,蒋大师,林大师,阿毛大师和世桂大师等众大师的不吝赐教!


参考资料:

苏拉威西观鸟小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4db6510102wjs8.html


维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elebes_crested_macaqu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elebes_warty_pi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pectral_tarsier


Ecology Asia:

http://www.ecologyasia.com/index.htm


鸟类鸣声记录网站xeno-canto:

http://www.xeno-canto.org/


好了,此次苏岛行记正作全五篇总算填完坑了,可能之后还会写个苏岛杂记日常番外之类的。


不要催更,我也不知道下次我什么时候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